寒冬悄然而至 ,來醫院就診的胃潰瘍患者也多了起來 ,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舊病複發 。其實 ,如果在治療時采取規範的聯合用藥 ,就能在大程度上預防胃潰瘍的複發 。 之所以要聯合用藥 ,是因為胃潰瘍的致病因素有兩個——胃酸和幽門螺旋杆菌 ,隻有把它們同時抑製住 ,才能保證胃潰瘍的治療效果 。如果僅僅 抑製了胃酸 ,而沒有殺死幽門螺旋杆菌 ,無疑就像在胃裏留了顆“炸彈” ,後患無窮 。有數據表明,如果不清除幽門螺旋杆菌 ,50%—70%的胃潰瘍患者會在1年後複發 。 如果經過檢測 ,患者胃中確實含有幽門螺旋杆菌 ,那常用的治療方法是“三聯療法” ,即質子泵抑製劑加上兩種抗生素 。其中質子泵抑製劑主要負責抑製胃酸分泌 ,常用的有奧美拉唑 、蘭索拉唑等 ;兩種抗生素則用來殺死幽門螺旋杆菌 ,常用的抗生素組合是克拉黴素和阿莫西林 ,如果患者對阿莫西林過敏 ,也可改用甲硝唑 。這種療法往往一周就能獲得不錯的治療效果 。 還有一種“三聯療法”是用胃黏膜保護劑加上兩種抗生素 。胃黏膜保護劑雖然不能抑製胃酸分泌 ,但卻可以增強胃黏膜的防禦機能 ,減少胃酸對胃壁的刺激 ,對胃潰瘍也有治療效果 ,常用的有鋁碳酸鎂 、鉍劑和吉法酯 。清除幽門螺旋杆菌時常使用鉍劑 ,這種療法的優點是價格不太貴 ,但效果稍差 ,療程往往需要兩周 。 如果患者病情較重 ,或者其體內的幽門螺旋杆菌已經產生耐藥性 ,那“三聯療法”可能就不夠用了 ,需要使用“四聯療法” ,即質子泵抑製劑、胃黏膜保護劑 ,再加上兩種抗生素。這樣的病例如今在臨床上也逐漸多了起來 ,這跟細菌的耐藥性增加不無關係 。 倘若發現胃裏沒有幽門螺旋杆菌 ,就不必使用抗生素 ,而隻需使用“二聯療法” ,即質子泵抑製劑加胃黏膜保護劑 。除了質子泵抑製劑外 ,臨床上還有一類可以抑製胃酸分泌的藥物 ,即H2受體阻滯劑 ,如西咪替丁 、雷尼替丁 、法莫替丁等 。
藥品可以對疾病產生良好的療效 ,但也可能引發藥物不良反應 。寧夏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提醒 ,患者可學習以下辦法正確判斷藥物所引起的不良反應 。 首先 ,從用藥後出現反應的時間判斷 。一看用藥後數秒至數小時發生的不良反應 。常見的有過敏性休克 , 在接受藥物後突然發生 。固定型藥疹 、蕁麻疹 、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過敏性反應 ,多發生在用藥後數分鍾至12小時內 。支氣管哮喘也常是藥物過敏反應的一種表現 ,多發生在用藥後數秒至數分鍾內 。 二看服藥後半小時至兩小時發生的不良反應 。如發生惡心 、嘔吐 、胃部不適 ,則可能是藥物引起的胃腸道反應 。 三看用藥後1至2周發生的不良反應 。血清病樣反應多在用藥後10天左右發生 ,大皰性表皮鬆解萎縮型藥疹在用藥後幾小時至28天內發病 ,剝脫性皮炎型藥疹在10天後開始發病 。 四看停藥後短時間內發生的不良反應 。如長期使用心得安 、可樂定降血壓 ,停藥後可出現反跳性高血壓 ,連續使用抗凝劑突然停藥後 ,可出現反跳性高凝狀態伴血栓形成等 。 五看停藥後較長時間發生的不良反應 。如保泰鬆 、氯黴素所致再生障礙性貧血可能在停藥後較長一段時間才發生 ,白消安引起的肺部病變常在病人用藥後1年以上出現 ,停藥後仍可繼續發生 。 其次 ,以症狀判斷 。一般而言 ,藥物出現不良反應 ,其表現不同於原有疾病的症狀 。如藥物過敏性休克 、藥物性皮疹 ,表現與原發疾病的表現可能完全不同 。心得安治療高血壓 ,在症狀控製後停藥而發生反跳性高血壓 ,雙氫克尿噻利尿過程中又出現水腫或使水腫加重 ,此種矛盾現象務必引起高度重視和警惕 。
經常有人說“上火了吃點消炎藥就沒事了” 。但長期以來 ,很多人並不知道消炎藥和抗菌藥之間的區別 ,不少人把兩者畫了等號,誤把抗菌藥當消炎藥 、把消炎藥當抗菌藥來用 ,結果不但病情得不到好轉 ,反而延誤診治 。對此 ,解放軍302醫院藥學部副主任魏振滿指出 ,從嚴格意義上講 ,消炎藥不能簡單地等同於抗菌藥 ,應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用藥 。 魏振滿介紹 ,消炎藥是“俗稱” ,即醫學上的解熱鎮痛抗炎藥 ,它是一類具有解熱鎮痛藥物